养殖池的设计和建造关系到生态养殖的成败。池的大小以养龟数量来定,最小为2平方米左右。池的形状不限,池深分两种。庭院养龟,可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小块零星杂地,也可利用原有小水池、废弃水坑、水沟等改造后养龟。楼顶养龟,可充分利用一小块空间,水泥、砖头围起一小水池模式,只要水源有保证,能精心管理,可以创出意想不到的良好效益。龟生长缓慢等缺点,因此要设法解决好这一系列问题。主要做好调节水质,丰富食料来源,降低饲养成本,防好病虫害,以生产出无污染的高质量的仿生态龟。
池底垫泥土深1.5米,入(垫)土深20厘米,水深1米;不垫泥土深1米,水深70厘米。投食池和产卵场一般应占全池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以能容纳全部龟取食为准。在水泥板边缘和二分之一处各砌一座宽7厘米,高30厘米的拦水墙,分别为投食池和产卵场,产卵场也可稍大些。在拦水墙中端建一块宽10厘米左右,长20厘米以上的斜形坡梯,分别入水3~5厘米,便于龟从养殖池爬入投食池取食。在投食池与产卵场之间的中端建宽20厘米左右的水中桥,分别入水4~7厘米,龟经此桥出入产卵场时,能把龟身上沾的沙洗掉,避免带入养殖池。养殖池内要投入龟鱼喜欢吃的水生植物,并相互搭配。如投放水浮莲或水葫芦,一定要搭配绿萍或红萍,前者只能部分投放,后者可全池投放,并用木片拦好。养殖池投放的鱼类,以泥鳅、小鱼虾为主,田螺、蚌易污染水质,应小量投放,鱼虾投放量,以龟的数量来定,一般每平方米1千克左右,随捕捞随投放,以提高鱼虾成活率。在庭院养殖池实行生态养龟,水体表面有了一层植被保护,水质能得到净化,污染减缓,在高温季节一般庭院养龟3~5天就需换新水,采用生态养殖可延长到15天左右换新水,如管理得当,还可延长时间。生态养殖有利于鲜活食料的生存和繁衍,而且水体表面的植物又是龟鱼的食料,水中自然食料来源较丰富,饲养成本可减少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