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 > 水产养殖 > 鳅种的培育方法

鳅种的培育方法

文章来源:农业门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1-01 09:03:32

    泥鳅的卵子受精后,原生质向一端移动,形成胚盘。受精后2小时15分,当水温16℃时开始第一次卵裂而进入2细胞期。受精后2小时30分,当水温19℃时进行第二次分裂而进入4细胞期,也有个别卵已完成第三次分裂而进入8细胞期。受精卵10小时45分,当水温17℃时,细胞逐渐下包,进入原肠初期,有的已发育原肠中期。受精后28小时15分,当水温14℃时,胚体形成,但尚未出现肌节,受精后34小时40分,当水温21℃时,胚胎上形成13个肌节,眼泡出现,尾部出现KuPffev氏泡。受精后36小时15分,当水温17.5℃时,肌节增多至17节,耳囊出现;有的已有22个肌节,肌肉能够轻微收缩,卵黄囊成为梨形。受精后46小时45分,当水温19℃时,心脏形成,每分钟收缩24次,有少量血液,但血管尚未形成;头部嗅囊长成,尾部脱离卵黄囊,能来回摆动。再经过2小时,鱼苗即从卵膜中孵出。稻田培育用较小面积的稻田(100㎡以下)。放养前施基肥,每100㎡施50千克。待数日长出浮游生物后,即可放鳅苗,每平方米放40-50尾。放养后,在傍晚注新水时投饲料,每100㎡投7.5-10千克,施肥、投饵交替进行,每周进行1次。5周后可每隔2周施1次。池塘培育面积20-100㎡,池水深40-60厘米,有良好的防逃设施,放养前除野消毒,施好基肥,详见鳅苗培育清塘部分。投放鳅苗后,每天投喂米糠(煮熟)。每平方米放养50尾,饲养当年可达10厘米左右,体重约11克。每平方米放养1000尾密养,当年也可长到5-6厘米,体重约2克左右。少部分可达8厘米,体重约4克左右。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的真菌寄生鳅体表引起。该病易发生在泥鳅的孵化阶段,水温较低,受精卵最易发生此病。

    池塘建造。1:池塘规格:面积50平方米~100平方米,池塘四周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厘米~100厘米,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实,用50厘米×50厘米水泥板做护坡。2:防逃设施:养殖池周围用网片、塑板或瓷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进排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3: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呈对角线设置,进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设在鱼溜底部,并用PVC管接上以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时可通过调节PVC管高度任意调节水位。4:鱼溜,池中应设置与排水底口相连的鱼溜,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5%,比池底深30厘米~50厘米,鱼溜四壁用木板围住或用水泥砖石彻成。泥鳅鱼苗种投施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1500尾/平方米~2000尾/平方米。当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60尾/平方米~80尾/平方米,在苗种投入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距不能超过2℃。

新闻热点

2015-09-08 22:05:51
2015-11-18 12:04:34
2016-01-30 10:03:56
2019-05-11 18:03:28
2015-11-13 1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