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指出,农村金融机构面对的是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和大量的农村中小企业,金融需求一般具有期限短、频率高、数额小等特点,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比较高。农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相对于城市工商贷款而言更为突出。城市工商业贷款中使用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抵押品,在农村严重缺乏。这些特点决定了不能把发展城市金融的办法简单移植到农村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指出,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样的形势下,互联网金融确实有一个新的发展形势,但也必须看到,我国金融市场存在市场准入门槛过高,金融监管缺位,互联网金融还没有建立起清晰、统一的监管规则,部分互联网金融机构资金安全、信息安全缺乏保障等问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十三五”调结构、转方式处于最后的“窗口期”。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比如说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需求严重不相适应。在经济转型升级倒逼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互联网金融正处在大发展的“风口”。第一,农村存在巨大的金融需求;第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市场在农村;第三,互联网金融能够释放农村的消费大市场。以互联网金融来推动农村的金融改革,不仅仅是在农村金融前面加上互联网的要素,更是对农业经营模式的重构。互联网金融不仅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而且加速农村经济互联网化进程。
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普惠金融联席会议的会长刘克崮认为,单一的政策是解决不了农村金融问题,中国农村金融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草根金融体系。发展互联网金融一定要回答是为了谁的问题。发展互联网金融,要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有真正的帮助。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最根本的是让金融由卖方市场进入到买方市场,中国经济各个领域凡是买方市场的领域都充满生机、充满活力,都符合我们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利益,所以要想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根本的还是要打破垄断,大力发展村镇银行、中小银行。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认为,互联网+金融这样一种模式,例如众筹的模式,帮助农民获得金融服务,能加快普惠金融的实现,减少农民和城市的富人之间的差距,使得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能够借助移动互联网,借助移动金融和众筹金融加快实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认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尤其要关注两大问题,一是互联网金融定位问题,第二是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无论是定位,还是安全,都有一个制度创新的问题。
新闻热点
图片精选